序 |
论文题目 |
1 |
数据驱动型并购提升了数字平台经济绩效吗 |
2 |
开发区设立的产能利用率分化效应——基于企业与地区的双重视角 |
3 |
Local Favoritism in China’s Public Procurement: Information Friction or Incentive Distortion? |
4 |
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——基于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|
5 |
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安全保险发展:基于制度需求的视角 |
6 |
抚养比、教育程度与科技创新——基于G20数据的实证分析 |
7 |
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|
8 |
农业社会化服务、非农就业与农民富裕 |
9 |
“合同型”宗族与契约精神:基于明代军户的视角 |
10 |
乘间伺隙:减持计划是内部人的实物期权吗? |
11 |
财政转移支付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|
12 |
劳动成本上涨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、动力与路径—基于社保征收机构改革自然实验的研究 |
13 |
财政转移支付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——基于分配制度的分析 |
14 |
“共同富裕”:中国式福利国家的福利社会共识与福利社会契约——兼论西方对共同富裕的误读与理论缺失 |
15 |
司法独立能否促进企业分工?——来自高院院长异地交流的经验证据 |
16 |
产权结构演化与新产权结构理论 |
17 |
盈余管理动机对商誉减值影响研究——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|
18 |
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新:理论溯源与当代价值 |
19 |
农业品牌如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?基于“一村一品”的准自然实验 |
20 |
土地财政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 |
21 |
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潜规则:内涵、特征及效率含义 |
22 |
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——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|
23 |
Energy transition in China: Assessing progres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directions |
24 |
贸易中介、市场多元化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 |
25 |
制度约束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|
26 |
官员晋升预期会影响水环境治理效果吗?——基于河长制的视角 |
27 |
Endogenous Bargaining Power and Declining Labor Compensation Share |
28 |
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互动模式演变 |
29 |
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统计测度 |
30 |
新冠疫情、企业党组织与职工健康保障——基于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 |
31 |
制度变迁、不平等与长期经济增长:理论与经验 |
32 |
正式制度距离对双边直接投资的影响——环境差异还是质量差异? |
33 |
社会信用水平与企业审计费用——来自中国城市“失信被执行人”的实证证据 |
34 |
贝卡里亚的法经济学思想研究 |
35 |
“体制内”工作、隐性福利与家庭储蓄率 |
36 |
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——一个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综述 |
37 |
制裁冲击与企业投资效率——基于美国对华单边管制清单的研究 |
38 |
分期拨付机制与渐进式信任 |
39 |
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——基于 CRRS 数据库微观证据 |
40 |
行政赋权、缩减层级与县域经济发展——来自省直辖县的证据 |
41 |
从“缺场”到“在场”:数字素养与村民社会治理参与 |
42 |
中国的经济政策变动能否带来世界性金融波动? |
43 |
OFDI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——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|
44 |
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多时点PSM-DID的经验证据 |
45 |
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|
46 |
不完全契约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--来自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 |
47 |
心安即是归处:儒家大一统、文化认同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 |
48 |
传统婚姻观念与家族企业姻亲参与 |
49 |
产权强化、交易转变与现代市场转型——基于中国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市场发育的考察 |
50 |
游子情:宗族文化有助于个人回馈家乡吗? |
51 |
金融错配、要素替代弹性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|
52 |
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——基于数字金融调节效应的研究 |
53 |
数字经济技术对美国各行业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的带动作用分析 |
54 |
地区气温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 |
55 |
英国重商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现实基础 |
56 |
文化的力量:文化多样性与农村移民劳动力市场表现 |
57 |
自愿碳交易市场:产权量化标准与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分析 |
58 |
疫情与风险应对力塑造——来自中国保险业的证据 |
59 |
宗族结构如何影响土地制度的诱致性变迁?——来自广东阳山农地整合确权的证据 |
60 |
共识铸就合作——基于和平制造者博弈的实验研究 |
61 |
众口如一抑或各执一词?ESG 评级分歧、驱动因素及经济后 |
62 |
企业“表里不一”与创新折损:内外部社会责任差异的视角 |
63 |
产业扶持政策与劳动收入份额——来自地方政府五年规划文本的证据 |
64 |
制度型开放会缩小企业间收入差距吗?——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实验 |
65 |
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制度分析 |
66 |
债务期限结构、数字经济与股票流动性 |
67 |
政策性保险能带动商业保险需求吗?——来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证据 |
68 |
数字化转型、内部控制与劳动力成本粘性 |
69 |
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|
70 |
中国制度质量的测算与分析 |
71 |
Confucian Culture, Public Education Expenditure, and Economic Growth |
72 |
长期护理保险能促进家庭消费吗? |
73 |
Time Consistency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Local Economic Performance |
74 |
促进城乡共同富裕:分配性努力抑或生产性努力? |
75 |
数字正义:智慧法院建设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|
76 |
城市经济增长目标与资本跨区域流动——来自上市公司异地并购的证据 |
77 |
ESG责任履行与中国企业生存风险: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|
78 |
政府规范性规制能够促进家庭农场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采纳吗? |
79 |
行政司法体制改革与民营企业长期投资——来自行政诉讼跨区划管辖改革的证据 |
80 |
Does Digital Finance affect Wage Inequality? Firm-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|
81 |
信息技术、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|
82 |
“撤县设区”政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-来自 2001-2020 年中国县域地区的实证证据 |
83 |
跨境电商制度改革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——基于综试区设立的实证分析 |
84 |
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“趋粮化”的影响——基于生产要素配置的调节效应 |
85 |
增值税转型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动态——基于增量抵扣政策的实证 |
86 |
外部性环境治理的制度经济效力检验——来自农业大省的县域数据 |
87 |
民间信仰与国家治理:来自明清祠庙的证据 |
88 |
三维变革视角下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研究 |
89 |
Stabilizing the Financial Markets through Informed Trading |
90 |
支农保险制度创新能否提高县域农业经济增长?——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实施效果研究 |
91 |
财政分权与县域生态贫困——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维研究 |
92 |
公平竞争审查、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数字化 |
93 |
政府环保采购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吗? |
94 |
专利价值折损、金融市场与企业创新——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|
95 |
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|
96 |
国内梯度转移还是跨境转移:来自外商直接投资的证据 |
97 |
区域协调发展、财政金融政策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|
98 |
市场前景、产能约束与规制者信息披露政策设计 |
99 |
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|
100 |
创新驱动还是风险规避?——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下的国企创新行为研究 |
101 |
数字经济、劳动力错配与城乡收入差距 |
102 |
信息优势与技术优势孰轻孰重:一个非对称双寡头的虚实之争模型 |
103 |
空气污染对城市内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——基于政府驻地搬迁的证据 |
104 |
小微企业减税与企业要素分配:来自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证据 |
105 |
从传统到现代:近代东北地区商会兴起及其经济影响 |
106 |
保险机构持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|
107 |
财产权与统治权——1949年以来中国宪制结构的变迁 |
108 |
供应商依赖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——市场分割背景下供应商主导的分配制度讨论 |
109 |
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数字鸿沟 |
110 |
创新政策协同对城市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|
111 |
垂直专业化分工、城乡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|
112 |
上市公司监管处罚效应研究——基于同行业间公司违规决策视角 |
113 |
城市知识产权保护、基础设施水平与数字技术创新 |
114 |
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力——基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准自然实验 |